很多女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每月那几天,小腹坠痛、腰酸乏力,严重时甚至冒冷汗、呕吐,连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影响。其实,痛经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健康信号,及时检查才能找准原因,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
痛经的分类
从医学角度,痛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。原发性痛经多在青春期出现,通常没有器质性病变,主要和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,来月经时子宫肌肉强烈收缩,引发疼痛。这种痛经一般在结婚生育后可能会有所缓解。
继发性痛经则不同,它是由盆腔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引起的,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症、盆腔炎等。这类痛经往往在初潮后数年才出现,而且疼痛可能会逐年加重,还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或性交痛等症状。区分这两种类型,是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基础。
痛经该做哪些检查
妇科查体
妇科查体是基础检查项目,医生会通过观察和触诊,了解外阴、阴道、宫颈及子宫的基本情况。比如,检查阴道分泌物是否异常,以此排查阴道炎、宫颈炎等炎症;通过触诊判断子宫的大小、位置和形态,排查子宫发育不良、子宫肌瘤等问题。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,可能会进行双合诊或三合诊,更清晰地了解盆腔内器官的状态。这项检查操作简单,却能快速发现一些明显的异常。
影像学检查
超声检查是痛经检查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,包括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。腹部超声需要提前憋尿,让膀胱充盈以清晰显示子宫和附件;阴道超声则无需憋尿,能更清晰地观察盆腔内的细微结构,比如卵巢巧克力囊肿、子宫腺肌症等病变都能通过超声初步判断。如果超声发现问题但不够明确,可能需要进一步做 CT 或 MRI 检查,它们能更精准地显示病变的位置、大小和性质,为诊断提供更详细的依据。
内分泌检查
内分泌检查主要通过抽血检测体内的激素水平,包括卵泡刺激素、黄体生成素、雌激素、孕激素、泌乳素等。这些激素的水平变化,可能提示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,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导致激素水平紊乱,进而引发痛经。通过内分泌检查,能帮助医生鉴别是否存在卵巢功能异常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问题,这些都可能是痛经的潜在原因。
腹腔镜和宫腔镜检查
这两种检查属于有创检查,通常不是首选项目,而是在其他检查发现异常或高度怀疑有器质性病变时才会考虑。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的情况,清晰看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、盆腔粘连等;宫腔镜则能深入子宫内部,观察子宫内膜的状态,排查子宫内膜息肉、宫腔粘连等问题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两种检查在发现病变时,有时可以同时进行治疗,减少后续手术的麻烦。
痛经什么时候检查最好
很多人疑惑,痛经时疼痛最明显,是不是那时候检查最好?其实不然,月经期子宫充血,宫颈口微张,此时检查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,而且充血状态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。
最佳的检查时间是月经干净后 3-7 天。这时候,子宫和盆腔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,子宫内膜已经脱落干净,检查时能更清晰地观察到器官的正常形态和潜在病变,减少干扰因素,让检查结果更可靠。如果是继发性痛经,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,也可以在非经期随时就诊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检查。
检查前的准备工作
为了让检查顺利进行,提前做好准备很重要。做腹部超声前需要憋尿,建议检查前 1-2 小时喝 500-800 毫升水,直到有明显尿意;做阴道超声则要避开月经期,检查前一天避免性生活、阴道冲洗和阴道用药。进行妇科查体或内镜检查前,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,穿宽松易穿脱的衣物。如果需要抽血做内分泌检查,建议空腹前往,检查前一天晚上 10 点后避免进食,这样能保证激素水平检测的准确性。
痛经虽然常见,但如果疼痛程度逐渐加重,或伴随异常出血、发热等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。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,才能更好地应对痛经带来的困扰,让每一个月都能轻松度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