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读懂新型冠状病毒与新冠感染

2025-05-10

新型冠状病毒自 2019 年底首次被发现以来,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这种病毒及其引发的疾病 —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与工作方式。接下来,我们将全面解析新型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。

新型冠状病毒 “真面目”

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β 属冠状病毒,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,有包膜结构,直径约 60-140 纳米。其表面分布着刺突蛋白,就像皇冠上的凸起,这也是 “冠状病毒” 名称的由来。病毒内部包含四种主要结构蛋白,分别为刺突蛋白(S 蛋白)、包膜蛋白(E 蛋白)、膜蛋白(M 蛋白)和核衣壳蛋白(N 蛋白),这些蛋白在病毒入侵人体细胞、组装新病毒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。

在疫情发展过程中,病毒不断变异,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 5 个 “关切的变异株”。其中,奥密克戎变异株备受关注。相比原始毒株,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显著增强,免疫逃逸能力有所提升,不过随着病毒的演变,其致病力逐渐减弱,感染者多表现为轻症或无症状。
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解读
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临床上存在不同分型。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,但呼吸道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;轻型患者以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为主要表现;中型患者可出现持续高热、呼吸道症状加重等;重型患者会出现呼吸窘迫、血氧饱和度降低等;危重型患者则会出现呼吸衰竭、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。

从症状来看,咽干、咽痛、咳嗽、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,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流涕、鼻塞、肌肉酸痛、腹泻、呕吐等症状。在诊断方面,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原学、血清学检查结果。目前,核酸检测阳性仍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依据,同时也会参考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等辅助手段。

传播与预防要点

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、气溶胶传播以及粪 - 口传播。在人员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,含有病毒的飞沫或气溶胶在空气中悬浮,易导致他人感染;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,或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碰口鼻眼等,也会引发感染。

为了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,接种新冠疫苗是重要手段,它能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风险。日常生活中,规范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挡飞沫传播;勤洗手能减少经手传播病毒的机会;保持社交距离,避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;室内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,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 。

2019 年底首次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,让世界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。随着对它的认识不断加深,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逐步完善,人类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能力也在持续提升。

相关推荐

10元战“痘”秘籍,轻松逆袭无瑕美肌

你还在为青春痘烦恼?本文为你揭秘 10 元搞定青春痘的好物 —— 觅境之源祛痘凝胶。详述其强大成分、温和配方、清爽质地,还有真实祛痘案例见证效果,教你正确使用,助你告别痘痘,重拾自信肌肤。

阅读全文
女生必看!盘点常见妇科疾病,最后一种最危险

本文聚焦妇科疾病,开篇强调了解其重要性,接着盘点常见类型,涵盖炎症类如阴道炎,肿瘤类如卵巢肿瘤,内分泌失调类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,重点指出卵巢癌最危险,呼吁女性关注自身健康、定期体检。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