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朋友们每个月都要和月经 “打交道”,大部分人已经对月经周期习以为常。但有时候,月经刚结束没几天,又出现了流血现象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遇到这种情况,又有哪些事不能贸然去做呢?
一、月经刚过又流血,可能是这些原因
(一)正常生理现象:排卵期出血
月经结束后的 7-10 天左右,可能会迎来排卵期。此时,身体内雌激素水平会短暂下降,导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,从而出现少量阴道出血,这就是排卵期出血。一般来说,这种出血持续 2-3 天,血量比正常月经量少,大多为点滴状或白带中带有血丝,且不会伴有腹痛等不适症状,属于正常生理现象,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。
(二)药物因素:紧急避孕药影响
紧急避孕药含有大量孕激素,服用后会打破身体原本的激素平衡。子宫内膜在药物影响下先增厚,随后又因激素水平变化而脱落,引发撤退性出血。这种出血通常发生在服药后一周左右,可能会导致月经周期紊乱,出现月经刚过又流血的情况。所以,为了身体健康,紧急避孕药不宜频繁使用。
(三)妇科疾病隐患
多种妇科疾病都可能导致异常出血。比如阴道炎,炎症刺激会使阴道黏膜充血,容易出现少量出血;宫颈炎患者,宫颈部位的病变组织在受到刺激后也可能出血;而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,会影响子宫收缩,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血;更严重的宫颈癌,随着病情发展,癌组织侵犯周围血管,同样会引发阴道出血。出现异常出血时,一定要警惕这些疾病的可能。
(四)其他因素:生活习惯与全身性疾病
长期熬夜、精神压力过大、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,会干扰内分泌系统,影响卵巢功能,导致月经频发或不规则出血。另外,像再生障碍性贫血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全身性血液疾病,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,也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症状。
二、月经刚过又流血,这 3 件事不要急着做
(一)避免剧烈运动
月经刚过又流血时,子宫还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,尚未完全恢复。此时进行跑步、跳绳、高强度健身操等剧烈运动,会使腹压增加,导致子宫受到震动,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再次受损,加重出血症状,还会影响子宫的恢复进程。建议选择散步、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。
(二)慎用护垫
很多人在出现少量出血时,习惯使用护垫。但护垫透气性较差,长时间使用会使外阴局部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,非常适合细菌滋生。在月经刚过又有异常出血的情况下,使用护垫更容易引发阴道炎、外阴炎等妇科疾病。因此,应尽量减少护垫使用,勤换内裤,保持外阴清洁干燥。
(三)禁止泡温泉或盆浴
当月经刚过又流血时,子宫口还没有完全闭合,防御屏障相对薄弱。泡温泉时,公共场所的温泉水可能含有各种细菌和病原体;盆浴时,洗澡水也容易进入阴道,将细菌带入体内,增加感染妇科炎症的风险。所以,这段时间应选择淋浴,注意个人卫生。
生活中,小张发现自己月经结束没几天又有少量出血,起初她很担心,准备立刻去剧烈运动 “冲冲晦气”,还想用护垫保持干爽,甚至计划和朋友去泡温泉放松。但冷静下来后,她想起曾了解过相关知识,决定先观察出血情况,做好记录。她记录下出血时间、血量、颜色等信息,发现出血量少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,推测可能是排卵期出血。于是,她没有进行剧烈运动,也减少了护垫使用,避免泡温泉,一段时间后出血自行停止了。如果你的情况和小张不同,无法判断原因,或出现出血量大、伴有严重腹痛、白带异味等症状,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妇科就诊,进行详细检查,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