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寒风呼啸,窗内炉火正旺,砂锅里的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,香气顺着锅盖缝隙弥漫整个屋子。盛一碗热气腾腾的粥,用勺子轻轻搅动,待温度稍降舀起一勺送入口中,暖流从舌尖淌过喉咙,缓缓渗入四肢百骸,连带着冬日的寒意也消散了大半。这大概就是冬季里最朴素的温暖,也是古人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 —— 用一碗热粥,抵御严寒,滋养身心。
冬季喝粥,好处多多
冬季气候干燥寒冷,人体新陈代谢放缓,肠胃功能也容易受到影响,而粥正是顺应时令的养生佳品。首先,粥在 60 摄氏度以上会产生糊化作用,米粒变得柔软易嚼,入口即化,进入肠胃后几乎不需要过多消化就能被吸收,大大减轻了肠胃的负担,即便是肠胃功能较弱的老人、孩子,或是肠胃不适的人群,也能轻松接受。
其次,当身体处于虚弱状态,比如感冒发烧时,往往没什么胃口,这时候一碗清粥搭配少许开胃小菜,既能为身体补充能量,又不会给肠胃造成压力,帮助虚弱的身体慢慢恢复体力。而且,热粥的温度能带来持续的暖意,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,在寒冷的天气里减少感冒的几率。
对于经常感觉喉咙干涩的人来说,温热的粥汁就像天然的润滑剂,能轻柔地滋润喉咙,缓解不适感。而肠胃功能较弱或患有胃溃疡的人,长期适量喝粥可以起到调养肠胃的作用,让消化系统在温和的呵护中逐渐恢复健康。此外,用五谷杂粮熬制的粥富含多种营养素和膳食纤维,既能提供全面的营养,又能促进肠道蠕动,对于年长的人或是需要长期保健的病人来说,坚持喝杂粮粥还有助于延年益寿。
多款养生粥,功效各不同
南瓜小米粥
准备南瓜 200 克、小米 100 克、清水适量。先将南瓜去皮切块,小米淘洗干净,然后把两者一同放入锅中,加足量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 30 分钟,直到小米开花、南瓜软烂即可。这道粥中,小米本身就有健脾和胃的作用,南瓜则富含维生素和果胶,能促进消化、保护胃黏膜,两者搭配不仅口感香甜软糯,还能为身体补充多种维生素,特别适合儿童和脾胃虚弱的人食用。
五红粥
需要红豆 50 克、红枣 10 颗、红米 50 克、红糖适量、红皮花生 50 克。提前将红豆、红米、花生浸泡 1 小时,红枣洗净去核,然后将所有食材(除红糖外)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1 小时,最后加入红糖搅拌至融化即可。这道粥集齐了五种红色食材,红豆能补血利尿,红枣和红糖可益气养血,红米富含铁质,花生则能补气血,搭配在一起既能改善贫血症状,又能提高身体免疫力,尤其适合女性日常调理食用。
银耳莲子糯米粥
取干银耳 1 朵、莲子 20 克、糯米 100 克、冰糖适量。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,莲子去芯,糯米淘洗干净,将三者一同放入锅中,加足量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40 分钟,至银耳出胶、糯米软烂,再加入冰糖调味即可。银耳有 “平民燕窝” 之称,能滋阴润肺,莲子可养心安神,糯米则能补虚补血,这道粥在干燥的冬季食用,既能滋润呼吸道,缓解咳嗽,又能帮助改善睡眠,是爱美人士和易上火人群的理想选择。
板栗红豆粥
准备板栗 150 克、红豆 100 克、大米 50 克、清水适量。板栗去壳去皮切成小块,红豆提前浸泡 2 小时,大米淘洗干净,将红豆和大米先放入锅中,加清水大火煮开,转小火煮 30 分钟后加入板栗,继续煮 20 分钟至所有食材软烂即可。板栗是冬季的应季食材,能补肾强筋,红豆则有健脾利湿的功效,两者与大米搭配熬粥,既能缓解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,又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,适合体质偏寒、湿气较重的人食用。
贴心小贴士,喝粥更健康
想要让粥既美味又养生,还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。比如煮杂粮粥时,提前将食材浸泡 1-2 小时,不仅能缩短熬煮时间,还能让粥更加浓稠软糯;煮粥时先用大火将水烧开,再转小火慢熬,期间不时搅拌一下,避免锅底粘锅;水量要根据食材调整,喜欢浓稠口感的可以少加水,喜欢稀一点的则可以多放些水。
食材的搭配也很关键,体质虚寒的人可以多放些生姜、桂圆、红枣等温热性食材;体质偏热的人则适合搭配绿豆、莲子、百合等清凉食材。食用时间上,早餐喝一碗粥能为身体补充能量,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;晚餐喝粥则要注意适量,避免因为摄入过多而影响睡眠。
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冬日早晨,一家人围坐喝热粥的温馨画面,这样的场景总是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在寒冷的冬季,不妨根据家人的体质,多熬煮一些适合的养生粥,让这份温暖与健康,陪伴整个冬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