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闹钟响了三遍,你却在卫生间里憋得额头冒汗。明明肚子胀得像个气球,蹲到双腿发麻,排便却依然困难。这样的场景,正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里反复上演。
从医学角度来说,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,每周排便少于三次,同时伴有排便困难、粪便干结的情况。有些人虽然排便次数不算少,但每次都要费很大力气,排出的粪便又硬又小,这也属于便秘的范畴。
便秘的原因大揭秘
(一)饮食因素
现代都市人的餐桌上,精致的糕点、油炸食品和肉类占了大半,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粗粮却成了配角。膳食纤维是肠道的 “清道夫”,能吸收水分、软化粪便,还能刺激肠壁促进蠕动。如果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 20 克,肠道就容易 “动力不足”。同时,很多人忙起来一天都喝不上一杯水,肠道内的粪便因缺乏水分变得干燥坚硬,自然难以排出。还有些人饮食毫无规律,饥一顿饱一顿,打乱了肠道的消化节奏,也会诱发便秘。
(二)生活习惯
办公室里,不少人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,下班回家也只想瘫在沙发上刷手机。长期缺乏运动,会让肠道肌肉变得松弛,蠕动速度减慢,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,水分被过度吸收,就会导致排便困难。另外,熬夜成了很多人的常态,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,而肠道也有自己的 “作息时间”,生物钟紊乱会直接影响排便反射的正常运作。
(三)精神心理因素
快节奏的生活里,工作压力、学业焦虑像一张无形的网,把很多人裹得喘不过气。长期处于紧张、焦虑的状态,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,抑制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。就像有些人一紧张就会肚子疼一样,负面情绪也会干扰肠道的正常功能,让排便变得不顺畅。
(四)药物因素
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,也可能带来便秘的副作用。比如长期服用镇痛药,会抑制肠道的蠕动;抗抑郁药可能影响神经递质,干扰排便反射;还有一些降压药、补钙剂等,也可能导致肠道动力不足,引起便秘。
(五)疾病因素
肠道本身的疾病,如肠道肿瘤、肠梗阻、肠易激综合征等,会直接阻碍粪便的通过,导致便秘。此外,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,由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,会使肠道蠕动减慢;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神经病变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,这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诱发便秘。
便秘调理全攻略
(一)改善生活饮食习惯
每天有意识地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像燕麦、芹菜、菠菜、苹果、火龙果等,让肠道 “动” 起来。同时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,每天饮水量保持在 1500-2000 毫升,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,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。
每天抽出 30 分钟进行快走、慢跑、瑜伽等运动,不仅能增强体质,还能促进肠道蠕动。另外,尽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比如每天早餐后 15-30 分钟去卫生间,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。排便时要专心,不要看手机或报纸,避免分散注意力延长排便时间。
(二)药物辅助
如果便秘情况比较严重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辅助排便。开塞露能润滑肠道、刺激肠壁,帮助快速排便,但不宜长期使用,以免产生依赖。乳果糖口服液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水分来软化粪便,安全性较高,适合慢性便秘患者使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任何药物都要遵医嘱使用,不要自行增减剂量。
(三)中医调理
中医认为便秘与气血不足、肠道燥热等因素有关。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,可以服用一些润肠通便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。针灸和按摩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,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,如天枢穴、足三里等,调节肠道功能。此外,八段锦中的 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 等动作,坚持练习也能改善肠道蠕动,缓解便秘。
腹部的坠胀感、排便时的费力,这些便秘带来的不适,悄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状态。当饮食回归均衡,运动成为习惯,情绪保持平和,肠道也会逐渐找回自己的节奏,那些在厕所里偷偷发力的日子,也会慢慢远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