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:手脚冰凉大揭秘
中医怎么看
中医理论中,手脚冰凉多与阳气虚衰、气血不足或肝郁气滞相关。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”,阳气就像自然界的太阳,能温煦身体、推动气血运行。当阳气不足时,气血无法顺畅抵达四肢末端,便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。而长期情绪不畅导致肝郁气滞,也可能阻碍气血流通,使得手脚失于温养。
西医来解读
从西医角度分析,手脚冰凉的成因更为多样。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,若其功能减弱,泵血能力下降,会导致血液无法充分输送到手脚等末梢部位;血液量不足或血管出现阻塞,同样会影响血液循环;女性在经期、孕期等特殊时期,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引发血管收缩,影响末梢循环;此外,神经末梢循环障碍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,以及长期精神紧张、压力过大等因素,都可能造成手脚冰凉。
吃对食物,给身体 “供暖”
温热食物来助力
冬季可多吃牛肉、羊肉等温热性质的肉类,它们富含蛋白质、铁元素等营养成分,能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,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,帮助身体产生热量。南瓜和白萝卜也是不错的选择,南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、维生素等,能促进新陈代谢;白萝卜则有助于消化,可间接改善身体循环,辅助缓解手脚冰凉。
含铁食物不能少
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,缺铁会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,导致组织供氧不足,进而出现手脚冰凉。瘦肉、猪肝、海带等食物含铁丰富,瘦肉中的铁易于被人体吸收,猪肝能快速补充铁元素,海带除了补铁,还含有多种矿物质,对改善气血不足有积极作用。
特色药膳暖身心
当归生姜羊肉汤适合脾肾阳虚者,取当归 20 克、生姜 30 克、羊肉 500 克,将羊肉焯水后与当归、生姜一同炖煮至熟烂。当归能补血活血,生姜可温中散寒,羊肉能温补脾肾,三者搭配能有效缓解畏寒肢冷的症状。
黄芪党参乌鸡汤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,用黄芪 30 克、党参 20 克、乌鸡一只,炖煮后食用。黄芪和党参都有补气的功效,乌鸡能滋阴补血,此汤可补充气血,改善手脚冰凉。
生姜红枣茶适合血虚寒凝者,取生姜 3-5 片、红枣 5-6 颗,煮水后代茶饮用。生姜能驱寒,红枣可补血,常喝能温暖身体,促进血液循环。
陈皮麦芽粥则对肝气郁滞引起的手脚冰凉有帮助,陈皮 10 克、麦芽 30 克、大米适量,煮粥食用。陈皮能理气,麦芽可疏肝,有助于疏通气血,缓解症状。
除了吃,这些方法也有效
运动让血液循环起来
冬季适当运动能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产生热量让身体暖和。慢跑、跳绳可促进全身气血流动,太极拳和瑜伽能调节气息,改善身体循环。不过冬季运动要注意适度,以不出汗或微微汗出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,同时尽量不做对抗性活动,防止受伤。
日常小妙招别错过
晒背是简单有效的方法,选择每天上午 10 点到 11 点,晒背部 15-20 分钟,能补充阳气,但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,也不要长时间暴晒。
勤甩手可以活动手部关节,促进手部血液循环,空闲时可多做此动作。
适当吃些辛辣食物,如辣椒、生姜等,能促进血管扩张,加快血液循环,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,避免上火。
注意保暖防寒至关重要,冬季要及时增添衣物,尤其要注意手脚、颈部、腰部等部位的保暖,防止寒气入侵。
泡脚能改善脚部循环,水温控制在 40℃左右,每次泡 15-20 分钟,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,患有糖尿病、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人群需谨慎。
按摩手脚心、阳池穴、肾俞穴等穴位,能疏通经络,改善循环。按摩时力度适中,每个穴位按摩 1-2 分钟。
艾灸可选择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等穴位,能温补阳气,但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,避免烫伤。
“吹” 字练肾法也有一定效果,采用腹式呼吸,呼气时发 “吹” 音,重复多次,有助于滋养肾气。
一到冬天,不少人就被手脚冰凉的问题困扰,晚上睡觉被窝半天捂不热,和别人牵手时总被嫌弃手太凉,这看似常见的小问题,却实实在在影响着生活质量。其实,只要找对方法,就能有效改善,让这个冬天不再被寒冷困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