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月那几天,不少女生都会被痛经困扰 —— 可能是早晨起床后突然袭来的小腹坠痛,可能是上班时突然蔓延到腰背部的酸痛,甚至可能是上课时不得不频繁去洗手间缓解的不适。这些难以言说的疼痛,不仅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,还可能暗藏健康隐患。了解痛经需要做哪些检查、什么时候检查最合适,才能更科学地应对这份 “每月之痛”。
痛经的分类,你属于哪一种?
想要做好痛经检查,首先要分清自己的痛经类型。临床上,痛经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。原发性痛经多发生在青春期女生身上,通常在月经初潮后 1-2 年内出现,疼痛主要和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,检查时一般不会发现盆腔器官有器质性病变,随着年龄增长或生育后,症状可能会逐渐缓解。继发性痛经则不同,它多发生在育龄期女性身上,通常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,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症、盆腔炎性疾病等,疼痛可能会逐年加重,还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等症状,需要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。
痛经需要做什么检查
妇科检查:最基础的排查
妇科检查是痛经检查的基础项目,能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盆腔情况。检查时,医生会通过妇科内检观察子宫的位置、大小、质地,以及双侧附件是否有压痛、肿块,同时还会检查阴道、宫颈是否有异常。比如,如果存在子宫腺肌症,医生可能会触摸到增大且质地较硬的子宫;如果有子宫内膜异位症,可能会在子宫直肠陷凹处摸到触痛结节。这项检查虽然会让部分女生感到不适,但却是排查妇科疾病的重要一步,建议放松心态配合医生。
B 超检查:“透视” 子宫内部
B 超检查能清晰看到子宫和附件的形态结构,是诊断继发性痛经的常用手段。通过 B 超,医生可以发现子宫腺肌症的典型表现 —— 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、子宫增大;也能排查卵巢巧克力囊肿,即卵巢上出现充满陈旧性血液的囊性结构。B 超检查分为经腹和经阴道两种,未发生性行为的女生适合经腹 B 超(检查前需憋尿),有性生活的女生则可以选择经阴道 B 超,清晰度更高且无需憋尿。
内分泌检查:探寻激素的秘密
部分痛经可能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,因此内分泌检查也很有必要。常见的检查项目是性激素六项,包括促卵泡生成素、促黄体生成素、雌二醇、孕酮、睾酮、泌乳素,一般在月经来潮第 2-4 天抽血检查,能反映卵巢功能和体内激素水平。比如,孕酮水平过低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脱落时疼痛加剧,泌乳素过高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并加重痛经。通过内分泌检查,医生能更全面地了解身体状况,为后续调理或治疗提供依据。
其他检查:特殊情况特殊对待
如果通过基础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,或者怀疑有复杂的盆腔病变,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。比如盆腔核磁共振检查,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器官的细节,帮助诊断微小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;CA125 检测则是一种肿瘤标志物检查,虽然不是特异性指标,但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 CA125 轻度升高,能辅助判断病情。这些检查通常根据个人情况选择,无需所有人都做。
痛经什么时候检查最好?
月经干净后 3-7 天:黄金检查期
对于大多数有痛经困扰的女生,月经干净后 3-7 天是检查的最佳时间。此时子宫内膜已经基本脱落,厚度较薄,不会影响 B 超等检查对子宫和附件的观察,能更准确地发现病变;同时,经期刚结束时,宫颈口相对闭合,盆腔也处于非充血状态,进行妇科检查时感染的风险较低,也能减少检查时的不适感。
特殊情况特殊安排
如果痛经伴随特殊症状,比如月经期间大量出血、经期延长超过 7 天,或者非经期也出现下腹痛,就不需要严格等到月经干净后检查,建议及时就医。比如,经期大量出血可能提示子宫腺肌症或子宫肌瘤,及时检查能避免贫血等并发症;非经期腹痛可能和盆腔炎有关,尽早检查才能及时控制炎症,避免病情加重。
检查前的准备工作,别忽视!
检查前做好准备,能让检查更顺利。饮食上,检查前 1 天尽量避免油腻、辛辣的食物,尤其是做经腹 B 超需要憋尿时,不要喝过多含糖饮料,以免引起腹胀影响检查;作息上,检查前 1 天要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,以免影响内分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。个人卫生方面,检查前可以用清水清洗外阴,但不要冲洗阴道,也不要使用阴道用药,以免破坏阴道内环境,影响妇科检查结果。另外,建议提前整理好自己的病史资料,比如平时痛经的具体情况、月经周期和经量变化等,方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。
在考试时因为痛经不得不趴在桌子上,在重要工作会议中因为腹痛频繁走神,在和朋友出游时因为不适只能提前回家 —— 这些被痛经打乱的日常,或许可以通过一次科学的检查找到改善的方向。重视痛经带来的信号,及时做好检查,才能更从容地应对每个月的特殊时期,让身体少受一份困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