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防晒时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脸部,精心为脸部涂抹防晒霜、做好防护,却常常忽略脖子、手臂、脚踝等身体其他部位。长时间下来,这些被遗忘的部位容易出现明显的晒黑分界线,不仅影响整体美观,还会因紫外线照射加速皮肤老化。涂抹身体防晒时,要注意选择质地轻薄易推开的产品,避免黏腻感影响舒适度,像脖子后侧、耳后、手背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处,也要仔细涂抹,确保每个部位都能得到均匀的防晒保护。
不少人认为阴天没有强烈的阳光,就不需要涂抹防晒,这种想法其实存在很大误区。阴天时,云层虽然能遮挡一部分阳光,但紫外线依然能穿透云层到达地面,其中 UVA 的穿透力更强,会深入皮肤真皮层,导致皮肤胶原蛋白流失、产生细纹和色斑,加速皮肤老化。无论晴天还是阴天,出门前都应按时涂抹防晒霜,为皮肤筑起一道防护屏障。
还有人觉得早上出门时涂一次防晒,就能管一整天,这种做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晒效果。防晒霜的防护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,以及流汗、游泳、擦拭等行为逐渐减弱甚至消失。如果处于户外运动、海边游玩等出汗较多或接触水的场景,建议每小时补涂一次防晒霜;日常通勤在室内活动较多的话,也需要每隔两小时补涂一次,确保皮肤始终处于有效的防晒保护之下。
在选择防晒霜时,部分人会盲目追求高 SPF 数值,认为 SPF 数值越高,防晒效果就越好。实际上,高 SPF 值的防晒霜虽然防护时间相对较长,但质地通常更厚重,对皮肤的刺激性也更大,尤其是敏感肌肤使用后容易出现泛红、瘙痒等不适症状。日常通勤选择 SPF30 左右、PA+++ 的防晒霜即可满足需求;如果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,再考虑选择 SPF50+、PA++++ 的产品,同时要注意先在耳后进行皮肤测试,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使用。
有些人为了追求更好的防晒效果,会将防晒霜涂得很厚,殊不知这样反而会给皮肤造成负担。厚重的防晒霜会堵塞毛孔,影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新陈代谢,容易引发痘痘、粉刺等皮肤问题。正确的涂抹用量是每次取一枚硬币大小的量,在脸部或身体部位均匀推开,轻轻按摩促进吸收,让防晒霜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,这样既能达到良好的防晒效果,又不会给皮肤带来过多负担。
当皮肤已经被晒黑后,很多人会觉得此时再涂防晒已经没有用了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皮肤晒黑是黑色素沉积的表现,此时黑色素只能部分隔离紫外线,并不能完全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进一步伤害。晒黑后更需要坚持涂抹防晒,防止皮肤继续被晒伤、晒老,同时可以搭配使用含有保湿、修复成分的护肤品,帮助皮肤恢复水润和弹性。
部分人在化妆时,会同时使用含有防晒值的乳液和粉底,认为这样能让防晒效果叠加。但实际上,两种防晒产品同时使用时,真正的防晒效果只取决于防晒值较高的那一款产品,并不会因为使用多种产品而实现效果叠加。日常化妆时,可以选择一款防晒值合适的防晒霜作为基础防护,之后再使用粉底等化妆品,这样既能保证防晒效果,又能让妆容更加服帖自然。
很多人在防晒时过度依赖防晒霜,却忽略了物理防晒的重要性。物理防晒是阻挡紫外线的第一道防线,像遮阳伞、防晒衣、遮阳帽等都是常见的物理防晒用品。选择遮阳伞时,要挑选带有防紫外线标识、伞面为黑胶涂层的产品,防晒效果更佳;防晒衣则建议选择锦纶材质的,这种材质的防晒衣透气性好且防晒指数高,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