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!2019这些家中常备药上了慎用黑名单

2025-10-03

为让文章更符合博主分享风格,我会按你要求调整结构,将原开头内容移至结尾,去除互动总结,插入合适图片提示,同时优化语言使内容更流畅自然,确保字数在 700-1500 字之间且无特殊字符。

感冒类药物需谨慎

感冒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,不少家庭会常备感冒类药物,但 2019 年有几款常用感冒药物被列入慎用或禁用名单,需要格外注意。

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,这两款药物曾是缓解感冒症状的常用药,不过国家药监局已明确要求对其进行召回和销毁,并且规定所有人禁用。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,是因为经过监测和评估发现,这两款药物存在心脏毒性不良反应,使用后可能对心脏健康造成损害,其使用风险远大于能带来的治疗获益,所以为了安全起见,全面禁止使用。

伪麻美芬滴剂则被明确为儿童禁用。这款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儿童感冒引起的鼻塞、咳嗽等症状,但其成分中含有神经兴奋剂伪麻黄碱和右美沙芬。伪麻黄碱可能会对儿童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,而右美沙芬如果使用不当,存在抑制儿童呼吸的风险,儿童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,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,因此禁止儿童使用。

小儿氨酚烷胺颗粒规定 1 岁以下儿童禁用。该药物含有金刚烷胺、咖啡因等成分,金刚烷胺在儿童体内代谢较慢,1 岁以下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完善,难以有效代谢药物成分,过量服用可能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头晕等多种不良反应,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,所以明确限制 1 岁以下儿童使用。

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被建议儿童、孕妇慎用。此前这款药物在儿童和孕妇群体中使用较为广泛,但药品说明书修改后,明确标注了其存在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皮疹等众多不良反应。儿童和孕妇属于特殊人群,身体状况较为特殊,对药物的反应更为敏感,为避免不良反应对他们造成伤害,因此提醒这两类人群慎用。

小儿氨酚黄那敏不推荐儿童使用。它属于复方感冒药,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成分。儿童感冒时,家长可能会同时给孩子服用退烧药,而这款药物中的退热成分容易与退烧药中的成分叠加,造成用药过量,增加儿童肝脏负担,甚至可能引发肝损伤,所以不推荐儿童使用。

咳嗽类药物别大意

咳嗽也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,用于缓解咳嗽的药物同样有需要警惕的种类。

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被规定 18 岁以下人群禁用。可待因是从罂粟壳中提取出来的成分,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,但长期滥用会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,对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。18 岁以下人群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身体各系统尚未完全成熟,对药物的成瘾性更为敏感,因此禁止使用。

含有(非那根)异丙嗪的止咳药则明确 2 岁以下儿童禁用。异丙嗪具有镇静、抗过敏等作用,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副作用,可能会导致儿童呼吸抑制,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。2 岁以下儿童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,呼吸功能较弱,对药物的耐受性极低,使用含有该成分的止咳药风险极高,所以严格禁止 2 岁以下儿童使用。

发烧类药物严把关

发烧时合理使用退烧药至关重要,2019 年有几款常用的发烧类药物被列入慎用或禁用名单。

尼美舒利规定 12 岁以下儿童禁用。这款药物曾被用于儿童退烧,但后续研究发现,它可能会对儿童的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,部分儿童使用后出现了肝功能异常、头晕、头痛等症状,为保障儿童健康,禁止 12 岁以下儿童使用。

安痛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建议使用。它属于氨基比林复方制剂,氨基比林成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,如白细胞减少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,这些不良反应对身体的危害极大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,因此无论何种情况,都不建议使用安痛定退烧。

注射用赖氨匹林明确 16 岁以下儿童慎用、3 个月以下婴儿禁用。药品说明书修改后,详细说明了儿童使用该药物的风险,可能会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发病几率,瑞氏综合征会影响儿童的肝脏和大脑功能,后果严重。3 个月以下婴儿身体各器官发育极不成熟,使用该药物风险过高,所以禁止使用;16 岁以下儿童使用时也需要格外谨慎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。

安乃近鼻滴、针剂在美国已禁用 40 年。它同样属于氨基比林复方制剂,除了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外,还存在过敏休克等严重致死风险,多年来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了多起严重不良反应案例,因此美国早在 40 年前就禁止使用该药物的鼻滴和针剂剂型,我国也对其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,提醒公众谨慎使用。

其他类别药物也有风险

除了感冒、咳嗽、发烧类药物,其他类别的一些常用药物在 2019 年也被发现存在风险,需要注意。

心脑血管类药物中的盐酸胺碘酮注射剂,禁止儿童肌肉注射。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疾病,但儿童肌肉注射后,可能会出现局部组织坏死、硬结等不良反应,影响儿童身体健康,因此明确禁止儿童肌肉注射该药物,儿童使用时需选择其他合适的给药方式并严格遵医嘱。

呼吸系统类药物中的海珠喘息定片,孕妇及哺乳期妇女、新生儿、早产儿禁用。这款药物含有珍珠层粉、胡颓子叶等成分,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,哺乳期妇女使用后药物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,对婴儿健康不利;新生儿和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无法承受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,所以禁止这些人群使用。

抗过敏类药物中的异丙嗪,小于 2 岁儿童慎用。异丙嗪虽然能缓解过敏症状,但小于 2 岁儿童使用后,可能会出现嗜睡、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,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,因此提醒小于 2 岁儿童慎用,使用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。

胃肠道疾病类药物中的复方地芬诺酯片,2 岁以下儿童禁用。该药物用于治疗急慢性功能性腹泻、慢性肠炎等疾病,但含有地芬诺酯成分,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潜力,2 岁以下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,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,引发不良反应,所以禁止 2 岁以下儿童使用。

保健类药物中的褪黑素,不建议儿童和青少年常规使用。褪黑素主要用于改善睡眠,但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调节系统尚未发育成熟,常规使用褪黑素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,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,只有在医生诊断为特定睡眠障碍并指导下,才可考虑使用。

皮肤病类药物中的莫匹罗星软膏,不宜用于大面积破损皮肤。该药物是外用抗生素,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感染,但大面积破损皮肤使用时,药物成分可能会被过多吸收,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,如局部刺激、过敏等,因此提醒不宜在大面积破损皮肤上使用。

跌打损伤类药物中的云南白药气雾剂,孕妇禁用。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,甚至可能导致流产,因此孕妇在跌打损伤时,禁止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,应选择其他对孕妇安全的治疗方式。

用药安全无小事,生活中因用药不当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时有发生。有的家庭因未注意儿童用药禁忌,给孩子使用了禁用药物,导致孩子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甚至留下终身健康隐患;有的成年人自行随意用药,忽视药品的使用风险,引发了严重的身体损伤。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,用药安全不容忽视,每一次用药都需要谨慎对待,只有了解药物的使用禁忌和风险,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
你对文章中图片提示的准确性或内容的详略程度有其他想法,欢迎随时告知我。

相关推荐

亲测有效的10款自制美白祛斑面膜,纯干货分享
亲测有效的10款自制美白祛斑面膜,纯干货分享

本文介绍 10 款简单易学的自制美白祛斑面膜,含珍珠粉牛奶蜂蜜、番茄蜂蜜等配方,材料天然,制作方便,适合在家尝试,还提及使用注意事项,助你改善肌肤。

阅读全文
告别痘印肌,开启肌肤焕新之旅

本文介绍痘印形成原理与困扰,详解珍珠粉蛋清、酸奶、苹果三款 DIY 祛痘印面膜的材料、步骤,强调皮肤测试、使用频率及后续护理要点,助力改善痘印问题,让肌肤焕新。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