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养生避坑指南:别让错误习惯偷走你的健康

2025-10-19

进补,不是多多益善

误区一:盲目乱补,越补越好

很多人觉得冬季是 “进补黄金期”,不管自己体质如何,就跟风购买人参、鹿茸、阿胶等滋补品,认为补得越多身体越棒。但实际上,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冬季进补。比如体质偏热、容易上火的人,过量食用热性滋补品,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、便秘、长痘等症状;而脾胃虚弱的人,盲目服用滋腻的补品,会加重肠胃负担,导致消化不良、腹胀等问题。正确的做法是先了解自己的体质,比如气虚体质适合温和的黄芪、党参,阴虚体质适合滋阴的麦冬、玉竹,不确定时可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,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滋补品,才能达到养生效果。

误区二:大吃大喝,才是进补

不少人把 “进补” 和 “大吃大喝” 画上等号,冬季频繁聚餐,顿顿都是大鱼大肉、油炸烧烤,认为这样才能补充能量。但现代人日常饮食中,蛋白质、脂肪等热量摄入已经足够,冬季过度食用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,不仅无法起到养生作用,还会导致热量堆积,增加体重,甚至诱发高血脂、高血压等慢性疾病。真正的冬季进补,更注重 “平补”,可以选择莲子、芡实、山药、百合等食材,这些食材性质温和,既能补充营养,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。比如用莲子和百合熬粥,山药清炒或炖汤,都是不错的养生选择。

保暖,并非多多益善

误区一:穿得越多,就越暖和

冬季气温低,很多人习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,认为衣服穿得越多越暖和。但其实,衣服过多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,尤其是四肢部位,血液循环不畅反而会让人感觉更冷。同时,过度包裹会让身体处于温暖环境中,降低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,一旦外出遇到冷空气,反而更容易感冒。正确的穿衣方式是 “洋葱穿衣法”,从内到外依次穿透气的贴身衣物、保暖的中间层和防风的外层,这样既能保证保暖性,又能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物,保持身体舒适。选择衣物时,优先选羊毛、羽绒等保暖且透气的材质,避免穿不透气的化纤衣物。

误区二:门窗紧闭,温暖又安全

为了抵御寒冷,很多家庭冬季会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,认为这样能留住温暖,减少感冒风险。但长时间门窗紧闭,会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,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,氧气含量降低,还会滋生细菌、病毒和灰尘,尤其是家人中有感冒患者时,病菌更容易在室内传播,增加其他人患病的概率。建议每天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,阳光充足、室外温度相对较高时,打开门窗通风 15-30 分钟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通风时可以让家人暂时到其他房间,避免直接吹风受凉。

运动,别让热情伤了身

误区一:运动暴汗,才算有效

冬季运动时,不少人追求 “暴汗” 效果,认为出汗越多,排毒越彻底,养生效果越好。但冬季气温低,身体为了维持体温,血液循环会相对缓慢,此时进行高强度运动导致大量出汗,会消耗身体过多能量,还可能因汗液蒸发带走热量,引发感冒或肌肉痉挛。而且过度出汗会让身体处于虚弱状态,反而不利于健康。冬季适合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,比如八段锦、太极拳、快走、慢跑等,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、少量出汗为宜,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 30-60 分钟,避免过度劳累。

误区二:晨练趁早,拥抱朝阳

很多人习惯冬季早起晨练,认为 “早起锻炼身体好”,但冬季早晨气温极低,尤其是凌晨到日出前,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,空气质量较差,此时外出运动,容易吸入有害气体,刺激呼吸道,引发咳嗽、哮喘等问题,还可能因低温导致血管收缩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正确的晨练时间应该是日出后,此时气温逐渐升高,空气质量改善,更适合运动。如果时间不允许,也可以选择午后 2-4 点,此时阳光充足、气温适宜,是冬季运动的最佳时段之一。

睡眠与生活细节的真相

误区一:多睡懒觉,养精蓄锐

冬季白天变短、夜晚变长,很多人会养成睡懒觉的习惯,认为 “多睡觉能养精神”,但其实过度睡眠反而会让人感觉更疲倦。中医认为冬季应 “早睡晚起”,但 “晚起” 并非指睡到中午,而是在保证 7-8 小时睡眠的前提下,比平时稍晚一点起床,比如比夏季晚起 30 分钟左右。如果长时间睡懒觉,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,导致内分泌失调,还会影响肠胃功能,出现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早上醒来后,可以先躺在床上搓热双手,轻轻按摩脸部和头部,促进血液循环,然后再慢慢起床,活动身体。

误区二:其他常见小误区

冬季天气干燥,很多人嘴唇干裂时会习惯性用舌头舔嘴唇,认为这样能保湿,但唾液中的水分蒸发后,会带走嘴唇表面更多水分,导致嘴唇越舔越干,还可能引发唇炎。正确的做法是随身携带润唇膏,感觉嘴唇干燥时及时涂抹,同时多喝水,补充身体水分。

还有人认为 “戴口罩能防感冒”,于是冬季出门就戴口罩,甚至在室内也不摘下。其实在没有感冒、咳嗽等症状时,长期戴口罩会影响呼吸,导致氧气摄入不足,还可能让鼻腔黏膜变得脆弱,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。只有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或遇到雾霾天时,戴口罩才更有必要,平时在空旷、通风的环境中,无需长期戴口罩。

部分人冬季睡觉时习惯蒙头,认为这样能保暖,但蒙头睡觉会导致呼吸不畅,呼出的二氧化碳无法排出,吸入的氧气减少,影响睡眠质量,还可能因缺氧导致头晕、乏力等问题。冬季睡觉时应保持头部暴露,选择柔软、透气的被子,保证呼吸顺畅。

冬季皮肤容易干燥瘙痒,很多人会用手抓挠缓解,但抓挠会损伤皮肤屏障,导致皮肤破损、感染,加重瘙痒症状。可以在洗澡后及时涂抹身体乳,保持皮肤滋润,选择温和、无刺激的沐浴产品,避免使用热水烫洗皮肤,减少皮肤干燥瘙痒的情况。

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季节特点,避开错误习惯,从饮食、保暖、运动、睡眠等方面科学调理,才能让身体在冬季保持良好状态,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。了解自身需求,结合科学方法,才能真正做好冬季养生,远离健康隐患。

相关推荐

春乏别让敏感肌“闹情绪”,3招轻松解救

本文解析春乏时节敏感肌泛红、干燥等问题的成因,如紫外线增强、致敏物质增多等,还分享 3 招解救方法:温和清洁选氨基酸洁面、精准保湿用含神经酰胺产品、严格防晒搭配物理防晒与硬防晒,助力敏感肌春日维稳。

阅读全文
同为豆包AI用户,效率却天差地别?秘密全在这!

文章通过大学生刷题、教师备课、科研党处理文献的案例,对比豆包 AI 使用效率差异,剖析工具使用深度等核心原因,给出办公、学习、创意类高效使用技巧,助用户发挥豆包 AI 价值。

阅读全文